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第二月的世界“的本質?



”第二月的世界“的本質?
我有加了問號!

解深密經的留言另提一帖:

作業已交,煩請Bergermann Buan批示!


小的有看到系統通知, 整合一下:
 ">>>就沒有所謂的第一與二了>

這就是佛當時說第二月的意思嗎 ? 就在楞嚴的最初方便部分 !"

這是離開遍計所執相, 進入依他起相部份, 這時離第二月還早, 這時滿滿的汪洋, 看到的也是水中月.

"海水沒退,請問如何能見到誰沒穿褲子?"

這個前文行唯識法門那篇不是提過了?


別去管褲子華不華麗, 或是誰的, 反正很多是當下隨手打上去的.
問下去, 泉州貓到處跑, 陪你一起游泳. 弔詭的是, 或許這樣不問下去, 
最後就會知誰沒穿褲子. 起疑情不是用第六識吧.

"園丁直話說自己,正來偏至無功夫,不論淺深"

其實說淺深是以能出三界見第二月世界的那狀態硬比較的啦.
行時知淺深否? 虛雲老和尚說過: 有心入定,必不能入定.

"老是說公案沒見過,“正中來、偏中至”馬上信手捻來,說得頭頭是道,讓人害怕!"

正中偏至是引用園丁老哥的原文, 不是小的講的.

其實本帖內文就有提到五君, 行唯識法門內文也有.
基本上都是個人想法, 錯誤處就請實證大德指正, 謝謝.

">>>無所謂一意 >一意,這亦版主舊話,倒可能是我悟錯而已"

如果要落文字相, 該是{若說一意, 即非一意, 是名一意}; 實無所謂一意, 因而落文字相能名說一意. 這個聖一老和尚的<金剛經淺易>下半部, 講解得最好, 從各方面切入來說明這類句型的意思.


題外話, 請版主連絡一下親友對照一下版上內容, 一些網友看的到的留言, 版主好像沒看不到? 
小的近兩三個星期電腦異狀頻頻, 這幾天防毒軟件更是無由掛點, 甚至自動關閉.
小的想hacker大概是不願小的發言讓版主看到吧?
由於小的上網時間大多用在本版回文, 因此腳本攻擊(scripts)來自何處?
各位網友看文要小心了.現在版主本身自顧不暇, 請問有無精熟IT的網友願意伸出援手, 幫忙版主一下?



海水沒退,請問如何能知誰沒穿褲子?
離開遍計所執相層次,進入依他起相部份, 

A.如實了知依他起相

水中的月影,離水無體

1.依他起相:
"這時滿滿的汪洋, 看到的也是水中月." 識海中的月影(褲子滿波流的第六識)
這裡是明白到第六識所知所見都是虛妄的, 要像解深密經說的,離開表層名相認知,尋思勝義諦;發現"相無自性"性,了知"無相之法"存在,應該離遍計所執相層次,建立初步的唯識觀)
2.雜染相法: 海水不用退,(用第七識起疑情參到最後)就會知誰沒穿褲子.

(這裡主要是捨離第六識所得表相,觀照更深層部分.這時候不是冷水泡石頭.想反的,若能如實了知無相法,認知到"生無自性"性,則初入諸法依他起相層次)

(這裡是如實了知依他起相層次的過程.常言道: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不過現在是海水不會退,褲子滿波流,怎麼辦?"生無自性"性真諦又該是什麼呢? 別忘了手上有的法寶.在一番功夫後,知道第七識只是執第八識見分.這是雜染相法作用,一切源頭來自第八識,相分和見分同歸於自證分.這是在一步步逐層深入中,如實了知依他起相.)

B.如實了知一切無相法:

見性「第二月」(阿賴耶識)
悟"生無自性"性真諦

出三界見第二月世界 見性悟道(帶妄之真的阿賴耶識是第二月)

(這裡如實了知"相無自性"性和"生無自性"性,還有依他起相內涵,因而如實了知一切無相法和一切雜染相法.這時因為"生無自性性"緣故,知道諸法本身也是無自性,即緣生法,為所謂的"勝義無自性"性,因此能斷滅雜染相法,證得清淨相法.第七識我法二執俱破,第六識優化,這時可以了知第八識原始自證分,初入圓成實相的層次.)



C..初入圓成實相:
妙明心是第一月,大圓鏡智

悟後起修破一品根本無明,證一分清淨法身)
直到證道證得:『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這裡是由初入圓成實相層次,證得清淨相法後起修, 希望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和圓成實相.這需要如實了知"勝義無自性"性,然後以究竟的"相無自性性"和 "勝義無自性"性去證得:『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解深密經卷二無自性相品>換言之,就是破一品根本無明,證一分清淨法身. 這樣的境界應該去參考華嚴經.)
D.入華嚴一真法界


“親友對照一下版上內容, 一些網友看的到的留言, 版主好像沒看不到? " 剛好身邊親人去度假兩個禮拜了! ps:園丁後來有澄清說,我沒說過一意!
ps:補上前言

行"唯識法門",重點就是如何在上述情況下,一步一步建立起真唯識觀.

在解深密經中,各式各樣的唯識觀依其內涵和本質不同,由低至高,在性質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諸法遍計所執相. 2.依他起相.  3.圓成實相.
   (請注意:有些經論將相稱做性)

<解深密經卷第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這三種層次的相之間,轉換的關鍵就在於需要在實修中,知道三種"無自性"性:
1."相無自性"性.  2."生無自性"性.  3."勝義無自性"性.


聖一老和尚云:

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

你的「見」精不是妙明心,妙明心是第一月,是大圓鏡智,見性卻是「第二月」,是阿賴耶識。何以見性是第二月?大圓鏡智純真無妄,唯佛才有;我們凡夫位中個個都沒有純真的心,只有阿賴耶識,它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是帶妄之真,也是帶生滅之妄。

天上有月,何來有「第二月」?我們用手輕揉雙眼,望向天便出現兩個月亮,放開手又變回一個;阿賴耶識是一念無明妄動而成,如果一念無明不動,便只有大圓鏡智。所以大圓鏡智是第一月,帶妄之真的阿賴耶識是第二月,亦即是我們的見性。

非是月影。

「月影」則是我們第六識的分別妄想,那是個影子而已,我們的第六意識離境無心,它是沒有體的,就像水中的月影離水無體,所謂緣塵影事嘛,所以我們捉不到它。我們的見精是第二月,既不是大圓鏡智,亦不是分別妄想,故云「非是月影」。

2017/10/20

"可以的話,  請對照解深密經1~4品, 特別是第三和第四品." 上文的第3,4品指的是"一切法相品"和"無自性相品", 兩品交互 研讀, 再對照維摩詰所說經, 應該會加深對名相本質的感受. (小的忘了有序品第一)

2017/10/15
這邊要著文字相來說, 以行唯識法門那篇和解深密經來對照.
(請注意行文次序是為了解說, 不要認為可用文意推出下一步)

"B: 是啊, 昨天我夢到有個老和尚告訴我, 此貓喜歡吃一種叫摩拿飴的東西. " 這是雜染相法. (#)
"所以你家沒有甜味味覺的泉州貓,能知摩拿飴味!" 這算是無相法. ($)

解深密經一再強調, 要如實了知一切"雜染相法"和"無相法"在依他起相上
想證得"清淨相法"的必要關鍵是明白到"勝義無自性"性! 為什麼?

若能證知無相法($), 會對"生無自性"性的真諦有更深的了解, 其中關鍵是了知相應"勝義諦"
可是所謂勝義諦是什麼?  
這要體會勝義諦相和諸行相關係, 在依他起相上,明白"相無自性"性真諦, 這時候才了知"勝義無自性"性.

<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第五>

"「彼聞如是所說法已,於生無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無自性性及勝義無自性性,簡擇思惟,如實通達;於依他起自性中,能不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相。由言說不熏習智故、由言說不隨覺智故、由言說離隨眠智故,能滅依他起相;於現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斷滅當來世因。由此因緣,於一切行能正厭患、能正離欲、能正解脫,能遍解脫煩惱、業、生三種雜染。"

"「復次,勝義生!諸聲聞乘種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證得無上安隱涅槃。諸獨覺乘種性有情、諸如來乘種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證得無上安隱涅槃。一切聲聞、獨覺、菩薩,皆共此一妙清淨道,皆同此一究竟清淨,更無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說言:『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界中,無有種種有情種性,或鈍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別。"


另一方面來說, 如果能實證(#)和($)不二, 就會了知上文含意.
前句不能用文字般若來理解, 而是類似金剛經內的句型,
"說(#)和($)不二, 即非(#)和($)不二, 是名(#)和($)不二."
其中道理解釋請讀聖一老和尚的"金剛經淺易"下半相應部分, 小的缺乏實證功夫, 無法說清楚.

2017/10/6

<解深密經卷一勝義諦相品第二>

"是故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若於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諦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勝義諦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此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諸佛說無異;若有於中異分別,彼定愚癡依上慢。」"

勝義諦相和諸行相究竟是如何關係?
小的之前摸到頭,後面還抓不到, 現在大概明白了, 不二法門正是扭轉乾坤要處.

(這部分在上一帖行唯識法門文中提過, 不知多少人當一回事?)

如果能做到一切舉手投足, 動心起念皆入不二法門者,
那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默然無語也是不二法門之一現, 文殊菩薩讚嘆所言便是.

一個反聞聞性密尋第一因芥子, 一個兼容並蓄巧集不二果須彌.
如果證芥子與須彌不二, 納須彌於芥子自然是桌上拿柑.
前三三不二, 後三三不二, 三三皆不二.

小的知過了, 園丁老哥一句:
" 參這品,每人都直取此句,請三思之,...." ; 點醒和造福多少人?
 哈哈, 原來還可以這樣看.
(原來不知二三四七一線香是什麼東西, 隨意看第八品才知有異.)
小的一向喜歡偷懶, 麻煩老哥是否告知不練野馬功, 另外練何功夫呢?
請跟大家分享心得如何? 謝謝!

附註:

<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若諸菩薩如實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雜染相法; 若諸菩薩如實了知圓成實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無相之法,即能斷滅雜染相法;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即能證得清淨相法。"


要點:

1.如何了知無相法呢? 

   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什麼是勝義諦,離相為第一步.如果能夠在一時覺知勝義諦相,就可知道相應的無相法.
   解深密經上有說到: 
如果說勝義諦相和"諸行相"相同.或者,勝義諦相 本異於諸行相;這兩個說法都是錯的. 


   另外,勝義諦相無所不在,在最細微處也是處處可見.
前言: 下面是個人認為行唯識法門要知道的重點,應該與唯心識定有關.
         基本上是個人想法, 絕稱不上什麼開示, 網友請自行斟酌.

修習任何法門,解行向來並重,相輔相成.這對唯識法門來說,更是如此.解有多深,行就要多深.否則要在其名相海中,尋得正解, 只怕會是大海撈針.從前文雕刻師的故事可以知道,根據唯識學的架構,可以建立不止成千上萬的唯識觀和其相應的世界.

如何才能建立正確的唯識觀(至少能出三界)?

千年前的人們,認為太陽是以地球為中心,繞地球轉動,這情形持續好幾百年,當時最權威的教科書都這樣教.為什麼那時大家會深信不移?因為跟日常生活經驗符合,各種觀察到現象也符合.
不過隨著觀察能力(包括儀器)進步,開始有極少數人發現在平常難發覺細微處的某些現象, 太陽繞地球轉的概念會產生嚴重矛盾,如果是地球繞著太陽運動,則能夠圓滿解釋所見.

當時有勇氣發表此看法的,不是處極刑就是被認罪.一直到過百年後,隨著證據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漸漸接受地球繞太陽轉動的觀念.
現在,從人類能登陸月球,上太空後,地球繞太陽轉動沒什麼人會懷疑,可說是基本常識.

我們可以從上面發現,兩個幾乎相反的世界觀,可同樣解釋在地球上看到現象;
可是能夠解釋地球外世界的,是地球繞太陽轉動的那一個.
"這個就是立基點的不同,造成的差異."

上面類似的情形,其實一直都存在我們的世界.科學能不斷進步,就是不斷發現新證據,並且對之做出調整,以更根本觀念來解讀,建立新的世界觀.行唯識法門所建立的唯識觀,至少在能出三界前,也是這樣進化.雖然經典一直是一樣的.

如果以解深密經的說法,那些藏在最細微深處,卻又無所不在,能以之演化各種架構,應機說明各種世界情況的"道理", 給個名稱叫"勝義諦".這不但在三界內適用,出了三界也適用.可是很難單純用語言說明,因為會失去本義(想想金剛經的內文),只能在"行"中體會發覺.

另外與勝義諦相應,所解讀出的行相,稱為勝義諦相.相對的,一般大多數大家習以為常,認為是常理,所解讀出的行相,稱為諸行相.諸行相和其所依解釋架構,就是在經常某個情境下(無色界/色界),理所當然,但是換到另一種情況(色界/無色界),不是格格不入,就是在一些細微處產生矛盾.

行"唯識法門",重點就是如何在上述情況下,一步一步建立起真唯識觀.

在解深密經中,各式各樣的唯識觀依其內涵和本質不同,由低至高,在性質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諸法遍計所執相. 2.依他起相.  3.圓成實相.
   (請注意:有些經論將相稱做性)

<解深密經卷第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
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這三種層次的相之間,轉換的關鍵就在於需要在實修中,知道三種"無自性"性:
1."相無自性"性.  2."生無自性"性.  3."勝義無自性"性.

修行唯識法門的古德, 依照上面的基礎, 描述了實際修行上,所建唯識觀的次序:

古德以五重唯識觀括之。

(主文節錄自明暘老和尚著作"佛法概要",括弧內文是參考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和"無自性法品".稍作對照,僅供參考,錯誤處有待實證大德們改正.)

(一)遣虛存實唯識觀:

云何遣虛存實?即遣遍計所執之虛妄,而存依他、圓成之實有也。就俗諦說、依他起亦為實,就勝義說、圓成實方為實。 對虛說實,是為空有相對之唯識觀.起信論云:「一心生滅門」即是依他起性,「一心真如門」即是圓成實性;
二者皆不離乎一心,此唯識所以成立也。

(這裡是明白到第六識所知所見都是虛妄的, 要像解深密經說的,離開表層名相認知,尋思勝義諦;發現"相無自性"性,了知"無相之法"存在,應該離遍計所執相層次,建立初步的唯識觀)

(二)捨濫留純唯識觀:

一切諸法皆不離識,識分心、境,境別內外。上云遣虛,僅遣去心外之虛妄執境,此云捨濫,乃將心內之相分境一併捨去,較為更進一層。
今就百法捨去十一色法,二十四不相應法,六變相所緣無為法.所留者,為八識心王及五十一心所。留能緣心,捨所緣境,是為能所相對之唯識觀。

(這裡主要是捨離第六識所得表相,觀照更深層部分.這時候不是冷水泡石頭.想反的,若能如實了知無相法,認知到"生無自性"性,則初入諸法依他起相層次)

(三)攝末歸本唯識觀:

一心所法各分本末,本者、心之自體,末者、自體上所現之相分見分。
上雖已捨相分,猶存見分之用,此則攝彼相見二分歸就識心之體。
心體云何?即自證分也。謂攝取識心上之相分、見分、而歸於自證分。
比較上二重更進一層也。是為體用相對之唯識觀。

(這裡是如實了知依他起相層次的過程.常言道: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不過現在是海水不會退,褲子滿波流,怎麼辦?
"生無自性"性真諦又該是什麼呢? 別忘了手上有的法寶.在一番功夫後,知道第七識只是執第八識見分.這是雜染相法作用,一切源頭來自第八識,相分和見分同歸於自證分.這是在一步步逐層深入中,如實了知依他起相.)

(四)隱劣顯勝唯識觀:

心王為勝,心所為劣,以心所原為心王之所管領也。至此又去五十一心所,僅存八識心王,是為王所相對之唯識觀。

(這裡如實了知"相無自性"性和"生無自性"性,還有依他起相內涵,因而如實了知一切無相法和一切雜染相法.這時因為"生無自性性"緣故,知道諸法本身也是無自性,即緣生法,為所謂的"勝義無自性"性,因此能斷滅雜染相法,證得清淨相法.第七識我法二執俱破,第六識優化,這時可以了知第八識原始自證分,初入圓成實相的層次.)

(五)遣相證性唯識觀:

心王雖尊,有事有理:事者、差別之相 用,必須遣之;理者、無差別之法性,必須證之。是為事理相對,事盡理顯,智無得所,入真唯識之唯識觀。

 (這裡是由初入圓成實相層次,證得清淨相法後起修, 希望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和圓成實相.這需要如實了知"勝義無自性"性,然後以究竟的"相無自性性"和 "勝義無自性"性去證得:『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解深密經卷二無自性相品>換言之,就是破一品根本無明,證一分清淨法身. 這樣的境界應該去參考華嚴經.)

註:<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若諸菩薩如實了知依他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雜染相法; 若諸菩薩如實了知圓成實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清淨相法。"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無相之法,即能斷滅雜染相法;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即能證得清淨相法。"

要點:

1.如何了知無相法呢? 
   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什麼是勝義諦,離相為第一步.如果能夠在一時覺知勝義諦相,就可知道相應的無相法.
   解深密經上有說到: 如果說勝義諦相和"諸行相"相同.或者,勝義諦相 本異於諸行相;這兩個說法都是錯的. 

   另外,勝義諦相無所不在,在最細微處也是處處可見.

2.無相法基本上要在依他起相層次,才算根基穩了,
   可是要和雜染相法交互淬煉,兩法才會究竟.
   勝義諦是巡航的羅盤,三個"無自性"性的覺知只有行後才知真義.

3.每次建立的新唯識觀要落實在生活一切中.
   檢驗的標準是有的,見五君.如果能五君見二位,才入依他起相層次,剩下三君有的磨.
   五君齊見,才有本錢知道第三個"無自性"性, 證得所謂清淨相法,出離依他起相層次,進到圓成實相層次.

"唯心識定"應該在圓成實相上,才算真貨.前面的該是打基礎的過程,
當然要定;定中得寶才能有本錢知勝義諦,這是更新唯識觀世界的動力.
說實在的,這種以識練識的修法太吃駕駛員功力.還好打怪開外掛程式是很正常的,這個勝義諦寶庫的外掛,就是楞嚴經;另一個是法華經.若是修到"唯心識定",華嚴經是很好的參考書.

行唯識法門的真正威力,要在出三界後才會顯現出來.如果在三界內,用來當其他法門的工具書是很好的,該有的都有.實證到哪裡,從哪裡切入, 這時候那些名相教條方顯真意.如果要解行全依唯識法門,本錢要足夠,方法要對,還要有適當機緣.

修"唯心識定"目標,所謂的真唯識觀是如何呢?個人認為是華嚴經上的一真法界.
這時候大概是什麼樣子? 聽過一句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以上內容,純為小的抄經和拾人牙慧,加上一點想法,並非實證得知,因此僅供參考,大家要找有真修實證者學習才是正辦.另外請務必找原文對照前文.

另外雕刻師的那一句話是: "對我來說,早看見菩薩像在那裡,雕刻不過是取出的過程."(PS.2)

P.S.
1.明暘老和尚那本佛法概要,深入淺出,開門見山,沒什麼嚼舌根的話,個人認為看起來舒服,應該適合對學佛有興趣的每個人.
2.原句出自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大家有空可以去
   梵蒂岡看他的作品.
3.五十一心所法:請網友DIY,google一下.其中第六識相應51心所,第七識相應其中18個,第八識相應其中5個.

2017/10/10

補上前面提到的第二月世界:

想補充一些背景資料:
坦白說, 真實的存在是本自具足的如來藏.另外十八界本質跟標準模型一樣, 試圖用一最精妙的架構,可以客觀的, 描述和解釋所觀察到世界中的萬象.其實這不容易, 若說有一個世界恰被最精妙架構完美詮釋,個人想大概就是第二月世界.

話說科學家知道這宇宙有著標準模型不能描述的存在:
"暗物質"和"暗能量".誰知千百年前早有人提出: 動用三十六對. 讚嘆!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