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想要吃宗門飯的人,請進!

下面這段跟我對話的人
如果想要吃宗門飯,可能還要等三大阿僧祇劫吧?

雖說三大阿僧祇劫,但不要怕,祖師慈悲教我們一條捷徑祕方
就是:看話頭

~~~~~~~~~~~~~~~
老和尚必定很了解人體, 業力, 循環的奧秘, 又能了知病人內心的痛苦, 怎麼不是醫生 ?

是法界大醫王,但非世間的掛牌醫生!

那麼你有沒有認識世間的掛牌醫生, 最好是中醫的, 有沒有阿 ? 

在台灣,應該問你老爸?我許多年不看醫生了!

我全家人根本不信中醫, 他們也沒什麼看醫生.
你都沒生病嗎 ?
宗門有保養或治療色身的方法嗎 ? 
像是瑜珈或者是太極拳之類的 ?

我生病也不去看醫生,色身要空才能見法身!

那個是理, 事還要去看的
我身體好一點才能去工作
若你吃了毒蘑菇, 還不去看醫生
你就是笨蛋.

除非我想吃,否則我應該不會吃到毒蘑菇!

~~~~~~~~~~~~~~~~~~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

身心既是「圓妙明心」中所現之物,你到底未失真性,你的見性何曾「遺失」!但為甚麼說你們顛倒行事呢?你們迷真起妄,就是錯在「認悟中迷」,錯在這個「認」字。

文中「圓妙明心」說的是心,亦即是妙真如心,「寶明妙性」說的是性,即是妙真如性。其實「寶明妙性」與「圓妙明心」是同一個體用而已,在體曰心,在用名性

妙明心是名為悟,妙明心所現的身心則名為迷;你不認妙明心,反認妙明心現的身心為你的身心,等如明鏡能現萬像,你不認鏡,只認鏡中之像,就是「認悟中迷」。你著了鏡中之像,便迷失鏡中光明之體;你若離像見鏡,便不會迷了。

妙明心固然現一切物,但你不要認心中之物哩,認心中物就是認悟中迷,你便不見了這個妙明心。所以你「不認」就成了,那就即迷即悟,即物即心,物是心所現嘛,古人開悟便是在「不認」,他們不認此心中物。有謂「見色明心,聞聲悟道」,色是物,假如你見色而不認色,馬上明妙明心;聲音也是妙明心所現出來,所以你不可認心中之聲,否則你便是迷了你的妙明心。你若不認聲音,你聞聲便會悟道,悟了一切聲音乃是妙明心所現。

我們心中有男女相、有生死輪迴、有天堂地獄,我們一認這些男相女相、生死輪迴、天堂地獄,一認心中之色,就迷了自己的妙明心。你不認天堂地獄,即天堂地獄,見回自己的妙明心,天堂空,地獄空,無三界可除,無煩惱可除!你當下便悟道了。

一切皆唯心所造,迷了心而認物,認了物便迷心,所以我們不要執著身體,亦不要執著我們那個分別心是「我」。一執著便迷了妙明心,認悟中迷,這是過失;不認,那就即迷即悟,即物明心,即妄即真。猶如大海水,你認了水泡便迷了大海水,你不認水泡,即此水泡就是大海水,你不認便好了。

古來參禪大德也有這個話頭:「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有句無句」就是無是見、無非見,它像藤一樣的倚在樹上;樹倒藤枯,這個「有句無句」的「句」又在那裡?如是一直參下去就悟道了。

順便呼叫一位把眾生分乾道坤道的外道
為什麼叫你外道?
因為只有外道才會把眾生分乾道坤道!

不要忘了!

今天,你轉物了沒?

http://mercybuddha2011.blogspot.jp/2014/05/blog-post_9.html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你只是父母的遺體!

父母的遺體在墳墓裡嗎?
不!「汝身本是他遺體」!
不要懷疑!你只是父母的遺體!

過去有個羅漢在亭中習定,有大小二鬼爭奪一個死屍,總是沒有結果,他們便問和尚死屍應該屬誰。和尚想,今次直說橫說也是受罪,就說死屍既是小鬼拖來的,應歸小鬼。大鬼聽了不高興,便扯和尚的手來吃,小鬼即把死屍的手插回和尚的身上去。大鬼再扯和尚的頭和腳來吃,小鬼又用死屍的身體補上,直至和尚整個身體都給大鬼吃完,全換上死屍的身體,二鬼便走了。

那個和尚就生煩惱,明明看見大鬼吃掉了自己,怎麼自己還有個身體?到底這個身體是我?或是非我?他到處問人看不看到他的身體,舍利弗知道了就想,這人有疑,容易度了!即對他說:「汝身本是他遺體」,馬上他就悟了道。

色、香、味、觸的浮塵根是現在的你!
你只是色四塵,地水火風四大混合而成的!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

我們五陰中的受陰,這裡名之見濁,亦即我見。有了身體就有我見:怎麼我單單執這個身體為我,不執人家的身體為我?這裡是有一個濁的,你看,我們在父母未生以前沒有身體,投胎時將父精母血一攬,是名為「摶」;父母的遺體有地、水、火、風,我們假借「四大」以為身,便有這個身「體」。

浮根四塵流逸奔色。

凡夫的肉眼不見清淨四大所成的眼根,天眼才會看得見。我們死後中陰身在幽冥界走來走去,俗話叫做孤魂,他看到跟自己有緣的父母,就「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若中陰身沒有清淨四大的眼根,看都看不見啦,怎樣跑去投胎?即使在美國那麼遠,中陰身一剎那便跑到那裡去了,攬父母的遺體,父精母血具足聲、色、香、味「四塵」,如是七日一變,過了七七四十九日,便有我們現在的「浮」塵眼「根」。

浮根四塵流逸奔聲。

中陰身的耳根是不會壞的,當他見到跟他有緣的父母,「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他便投胎,攬父精母血七日一變,七七四十九日就變成浮塵耳根。父母的遺體有色、香、味、觸,故稱「浮根四塵」,一出世它就「流逸奔聲」,我們的耳根便是這樣來。

浮根四塵流逸奔香。

中陰身有了這個鼻根,他在幽冥界見到有緣的父母,「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便攬了父母的遺體入胎。父母的遺體有色、香、味、觸「四塵」,如是七日一變,七七四十九日便成「浮」「塵」的鼻根。所以小孩子出世一定要聞香,這就是「流逸奔香」。

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中陰身投胎時攬了父母的遺體,這遺體具色、香、味、觸「四塵」,如是七日一變,七七四十九日就成「浮」塵舌「根」。在未生之前他不需要吃,出世後「流逸奔味」,一定要找東西吃,吃奶!

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投胎時中陰身見到有緣的父母,便攬父母的遺體,這遺體具足色、香、味、觸「四塵」,七日一變,七七四十九日就變成一個嬰兒的相貌,出世後與外境相「觸」,媽媽摸他便歡喜了,她在觸他嘛!

我們借父母的遺體成自己的身體,不論你用功與否,你肯定要還;你是聰明的話你就好好用功,因為你用功它亦會壞,你不用功它亦會壞,不過你在用功中把它借去幾十年,希望有日能開悟,到時這個浮塵根便「化成無上知覺」。

浮塵根如何「化成無上知覺」?

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這句是悟道的境界。「浮塵」是說我們的身體,悟道時心光一發,「浮塵」根就「銷」。不悟道浮塵根也會銷的,我們死時就是這個父母的遺體死,所謂色、香、味、觸。

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一味修就是了,在甚麼時候悟道不由你作主哩,因為不是你悟,是另外一個人悟!可以講一句,是裡面的那個悟道。好像你去拍門,你儘管拍,直至裡面的人起床了,他就出來為你開門。是裡面的那個人開門,拍門的是你,這樣說你應該明白了。所以你一定要去拍門,否則裡面的人永遠也不會醒來,永遠也在睡覺!他是誰呢?難說了!亦不是別人,總之就不是你啦!修行是由自己,開悟是由他開悟。


無上知覺是他!他是誰呢?難說了!亦不是別人,總之就不是現在的你啦!

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

有情的四大「身中」也是有壞有不壞。我們這副硬骨頭是「堅」,屬於「地」大,但骨頭仍是會壞;痰淚涕唾等「潤濕」的東西屬「水」,生病時卻一些口水也沒有,乾焦了,這個水也是會壞。人的身體有「煖觸」便屬於「火」,但當身體冷了,這個火亦是會壞。身體四肢乃至呼吸能夠「動搖」是靠「風」力,風力不夠時上氣不接下氣,這個風便是壞了。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
「世間」一切「可作之法」,甚麼是「不壞」滅的呢?壞中肯定有一個不壞。

浮塵根會壞!無上知覺的他,既不是別人,當然是那個不壞滅的!

諸位說到這裡,你還不開悟嗎?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如何得接古佛妙法?

如何得接古佛的妙法?

我知道我是這樣走過來的,先受盡屈辱,散盡身邊財物,辦了兩場法會,又千辛萬苦進禪堂苦修,更走遍祖庭苦行過來的!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

怎麼觀音古佛會教觀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皆「由」觀音菩薩「供養」佛。第一個條件是供養,供養是恭敬嘛,若兒子不供養恭敬父親,父親的財產就不會分給他,因為那是一個不孝子!供養重要得很,尤其你跟密宗的上師學,你全部財產也要供養他,他然後與你灌頂!你看,「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你親近善知識,一定要供養來恭敬。

過去香林禪師有兩個將軍供養了他三十年,香林都不說法。後來他們問他:「師父師父,我們供養了你三十年,你從未對我們說過法。」香林知道他們的善根成熟了,便說:「好好,我對你說。將軍你們食甚麼肉?」「我們食豬肉。」

「何不食人肉?食人肉嘛,豬肉都可以吃了。」馬上兩個大將軍都悟了道。

將軍們供養三十年師父才開口,我們想求法,便要先行供養,不但物質供養,身心都要供養;所以觀音菩薩說他供養觀音如來,然後接受古佛的妙法。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今天,你轉物了沒?

淨慧老和尚弟子崇戒云:

恩師在(2013年)農曆二月十七去武漢同濟檢查身體前,親筆寫下宋代真歇清了禪師的《涅槃堂詩》:

真歇禪師偈云:

訪道尋師實可傷,終年倒臥涅槃堂,
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蓆有霜,
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
老僧自有安閑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恩師於2013年4月20日清晨和歷代高僧一樣,喝完一小碗粥,上了一趟廁所,然後非常灑脫地對侍者說:“我要走了!”作吉祥臥,竟然就這樣如此安詳、灑脫自在地離開!恩師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那是何等修為,何等作略!

本來四祖寺那幾日一直放晴,氣溫高達攝氏26度,可就在恩師回寺的當天晚上風雨大作,氣溫陡降到攝氏16度,一直到恩師荼毘,氣溫才回升到攝氏26度左右;而在恩師走的那天,河北趙縣一帶卻突降飛雪;恩師離開的第二天,五祖寺方丈室後面一棵三人環抱粗的千年古樹被雷劈為兩半;聽說邢台玉泉寺的一棵百年核桃樹也在此期間突然枯死。

正好跟聖一老和尚下面這一段話相呼應,自古佛佛道同,心心相印,無非為一大事因緣而入世度生。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你不要認物為自己,物不是自己嘛,你要認見性不是物!物不是見性,你不認物為自己,你認見性是自己,便能夠轉物。物來,我們的見性無來,便轉了這個物來之來;物去,我們的見性無去,便轉了這個物去之去。物生,見性無生,便轉了這個生;物老,見性無老,便轉了這個老;物病,見性無病,便轉了這個病;物死,見性無死,便轉了這個死;物有生老病死苦,見性無生老病死苦,如來就是這樣了生死的!他認識自己的見性,便能把生死苦轉過來。物有人我,人我是物而已;見性不是物嘛,見性無人我,人我那個相空了,佛便把人我轉了;物有彼此,見性無彼此,佛又把彼此轉了;物有來去,見性無來去,佛又把來去轉了;物有怨親,見性平等,佛又將怨親轉了。物有人我、有來去、有彼此、又有生老病死苦,若我們認見性是自己,便能轉人我彼此之相,將它空了。我們轉人我、轉生老病死苦、轉這個來去彼此之物,「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見性也沒有男女相,物才有男女相;你不認物為己,你識取見性為我,那就男女相都能夠轉,將男女相空了,就是「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若是迷己為物,認物為己,你自己就做男、做女,說自己是男女相,這樣便沒辦法轉了!

是以在維摩經裡舍利弗與天女談話,舍利弗講不過天女就說:「天女你的辯才這麼好,為甚麼你不轉女身?」舍利弗認物為己,說物是天女,故有此問。天女卻不認物為己:「我十二年來覓此女身了不可得,因為我的見性裡不是物,不是女身;見性是我,物是女而已。」所以天女轉物,這個女相之物是會轉的,若能將男女的相空了,「若能轉物則同如來」。

天女即用神通把舍利弗變為女身,將自己變成男身。他問舍利弗,怎麼他又不轉他那個女身。「我不知道自己怎麼變了女身!我不是女,何以變作一個女身?」「舍利弗,你不是女身卻變為女身,一切女人雖是女身,他們根本不是女呀,所以女身是物;若舍利弗你能轉女身,一切女人亦能轉這個女身。」後來天女將舍利弗的女身轉回男身,又將自己的男身變回女身。

男女屬物,男女這個物可以轉,所謂「大道無男女,只在一念差,今夜塵頓除,遍地轉法華」,你不要認物作為自己,你認物為己就不能轉物了!天女不認物為己,所以其女身轉又可以、不轉也可以,都是一樣。

舍利弗在妙法蓮華經又曾瞧不起龍女:「女人有五障,你怎成佛?」龍女不服氣:「好!你認女人是物,固然不成佛,我卻認為女人不是物。」他即獻上自己的摩尼珠與佛。「舍利弗,以你的神力觀我獻珠,我成佛比獻珠的時間更快。」大眾即時見龍女轉為男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到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

所以我們莫把女身當作是物,是物便不可以轉;你不要認自己是物,你自己的見性不是物。女身是物,見性非物,就可以將女身這物轉過來。

不單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死也完全是個物。生死是物,見性非物,就可以轉生死之物,將生死這個物轉過來。所以見性的人生死自由,他們歡喜在任何地方坐著死、立著死、甚至眠著死都可以,非常自在。

老病也屬物,見性非物,見性不是老病,便能將老病這個物轉過來。得道的人沒有老的相在,他們沒有龍鐘老態,他們不會認老;他們亦能將病轉過來,病他是沒有的,病屬物,他們就能轉病中之物,將它轉過來。你看,真歇了禪師在涅槃堂病了一年,人家說他病、說他苦,他卻說自己沒有病、沒有苦,病是物而已,見性沒有病,那裡有病?他作了首詩:「訪道尋師實可傷,終年倒臥涅槃堂,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寒灰蓆有霜,病後方知身是苦,健時總為別人忙。老僧自有安閒法,百苦交煎也不妨。」病是物,你不要認物為己;見性不是物,見性是沒有病的,所以能將病苦轉過來。

我們縱有錢財也要用錢財,要轉錢財,不要被它牽著走,見性裡是沒有錢財的!且不說要轉有相之物,無相之物我們也要轉哩。本來無一物,我們心內的妄想便是物了,所以大學之道,致知在格物,便是格物欲之物,物欲之物我們亦要轉。我們心裡有貪瞋癡,見性沒有貪瞋癡!我們不要認貪瞋癡是自己,貪瞋癡是物,我們要轉貪瞋癡成為戒定慧;我們人與人之間總有些怨親,怨親亦是個物而已;見性不是物,故能將怨親這物轉過來,一轉過來就怨親平等了。煩惱是物,見性沒有煩惱,我們不妨把這個煩惱的物一轉,成為菩提,你與如來把手共行,你與如來便是相同了!我們要轉物,不要被物所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若要把這段文詳細解釋,很多話也可以說,總之見性不是物故能轉物,你不認物為自己,就能將生老病死苦之物轉過來,男女老幼之物又轉過來,怨親是非之物全都轉過來,一切物它都能夠轉,故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就是第七顯見無礙。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為什麼佛不會餓?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祇陀林。

祇陀林裡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適來」即是剛才,他們在舍衛國次第「循乞」之後,便「歸」來「祇」樹給孤獨園。

食有四種,食時一摶一摶的,飯是一摶,麵是一摶,餅也是一摶,是名「摶食」。又有觸食,鬼神聞香即飽,稱為觸食;亦有思食,即是禪悅為食;還有識食,那些便是無想天的天人,他們得到阿賴耶識的支持便會飽。這裡的「摶食」是指飯、麵之類。

我已宿齋。

「我」是指佛,若人問他食了齋沒有,他便答,他過去已經食飽,現在不食。如來根本無餓,他無生老病死,那會有餓?如果如來有餓,便不稱為大圓滿覺;佛根本無食,不食而食,而令眾生得度,故云「我已宿齋」。

請問大家上面兩段,哪些可以知道是和尚已“証首楞嚴大定”之解
我早說過若未“証首楞嚴大定”者,請不要說楞嚴經!切記!切記!


“食時一摶一摶的,飯是一摶,麵是一摶,餅也是一摶,是名「摶食」”
“「摶食」是指飯、麵之類。”
“他無生老病死,那會有餓?如果如來有餓,便不稱為大圓滿覺;”

就是這兩段可以知道是和尚已“証首楞嚴大定”之解!

何以得知?

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四食者:欲界人天、修羅及畜生段食,所餐飲食,必有形段故。  鬼神觸食,凡遇飲食,但觸其氣也。色界禪天思食,禪天無飲食,但以禪思為食,非思飲食。無色界,以識為食,既無形色,惟以識定續命,義言以識為食也。此約勝者言。劣如地獄餓鬼,歷劫但以業識,不能斷命,是亦識食類。他如望梅止渴,懸沙止飢,亦是思食類。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灌頂》云:佛成道後,為除外道自餓苦行,說諸眾生,皆依食住,此為正覺正說,餘不能知。外道嗤曰:愚者亦知,何言正覺正說。佛返問曰:食有幾種?外道不能對,因說此四食住。

是的!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只有欲界人天、修羅及畜生吃有形食物,鬼神,色界禪天,無色界都不吃有形的食物了!
請問佛還需要靠有形的食物或無形的氣味,禪思,識定續命嗎

如來根本無餓!
佛根本無食,不食而食,而令眾生得度!

三界眾生有生老病死會餓,如來無生老病死,那會有餓?如果如來有餓,便不稱為大圓滿覺!

最後我要問的是:
為什麼無生老病死不會餓?
為什麼佛不會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