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文智法師他懂什麼禪!

我們先在此謝謝milu kuno !
也希望 milu kuno 繼續在這裡多說一些

今天 milu kuno 私下傳了一則,我覺得應該公開,沒有什麼事是需要隱藏的!

milu kuno :
我跟他提到你, 忘了我說什麼, 他跟我說你來這裡就聽我的話, 如果戴麗貝可以幫你, 你就不會來找我了.

後來我問他為什麼戴麗貝跟你一樣是善知識, 卻差這麼多 ?
他說你沒傳承, 只是去打過禪七, 說我初入宗門, 不知道宗門事.

這是怎麼樣 ??  我覺得你的確是過來人阿 ?

回曰:

不只你不知道宗門事,所有當今檯面上的人都不知道宗門事.你回頭看看我說過的宗門的事!善知識要靠自己的資糧去分辨!聖一老和尚也當面跟我說文智法師他懂什麼禪!

"文智法師他懂什麼禪!"
"戴麗貝沒有傳承!"
所以大家可以考慮去找淨慧老和尚以下的得法者!

文智法師他懂什麼禪!
請問園丁怎麼說?
~~~~~~~~~~~~~~~~~~
下面是 milu kuno 要跟大家分享他去大覺華寺拜見文智和尚的心得:

各位, 我來分享我去大覺華寺的心得, 我有些忘記了, 或說不清楚, 還請見諒. 希望我可以完整的表達我所聽到的, 並且利益大眾.
我分段貼. 把想到的打出來, 以後想到以後補.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有個人他肚子有毛病,生病了,想去給善知識看看. 這時另外有個好心人以為他要去吃飯, 就跟他說:
   "要吃飯的人要走很多路的, 很辛苦的" 其實他不知道生病的人滿肚子煩惱, 有時不想就沒問題, 想太多就開始煩惱,抱怨了.
(忘了告訴你,連太虛法師也只能吃一餐宗門飯,睡一晚祖師寺院,宗門飯是指個人的資糧

     我跑去給善知識看, 他說我這是以前所作殺業, 又造業分兩種, 一是不知道而造業, 一是明知故犯, 我就是明知故犯, 借刀殺人. 他跟我說我這是定業, 已經形成很難改變. 


    我問他求菩薩有用嗎? 懺悔有用嗎?  他跟我說造業的是自己,所以不要求別人, 要求自己, 要自己懺悔,好好修行, 用功參話頭來扭轉乾坤. 要有信心, 不可以仗都沒打就投降. 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也有問修行的事. 他跟我說修行不一定要出家, 或去禪堂坐下來才叫修行. 修行是在行住坐臥中用功, 但又離不開禪堂. 修行也不是都不跟人說話, 或者什麼事都不做. 還是要盡本份, 做自己該做的事.
並且多做善事, 廣結善緣.


重要開示:
                如何在心地起用: 無一物 (本來無一物)
                     前方便: 反聞自性 (即反問自己, 看話頭)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更前面的方便: 念佛

               吃素, 一聞到吃葷是不好的, 馬上覺悟, 由慧生定, 從此以後不
               吃肉.
               要是六意不空 (六識不空), 就還要慢慢薰修, 慢慢地不吃肉.
               要是定力不堅固, 聽到吃素對身體不好, 想有的沒的, 由定掉
               到慧,在想來想去, 就跑去吃肉了.
                

                 平常心: 無造作, 無準備

每個星期天有禪修, 坐4支香, 再聽和尚講六祖壇經. 我右邊背部肌肉沒力, 2支香就不行了. 他跟我說禪堂裡要看話頭不是坐在那邊. 要看,不是坐在那邊. 中間有喝茶, 我坐完2支香, 跟他們喝茶, 就偷偷溜走了.
    
    喝茶時和尚閒聊

        有個台灣人花120萬買茶
        
        禪堂裡有人參4, 50年還不開悟, 因為妄想不斷, 跟善知識不契機
       
        六祖壇經裡有機緣品, 他說六祖不遇五祖也不成的, 跟善知識有沒有契機很重要, 古時候的善知識要是看你跟他不契機, 會介紹你去找其他善知識.

        要打七要有三條件: 好的主七和尚, 長期居住, 一個道場.


六祖壇經略說:

         護法品:
             
             以前武則天女皇召見六祖大師, 六祖以老病為由, 謝辭邀請. 實際上是武則天女皇不夠誠心,有個我相, 覺得自己是皇帝, 大師是國民, 所以召見惠能大師, 而沒有自己去大師處求法.
             惠能大師跟使者講: 我是一個出家人, 要守自己的本分, 不貪求名聞利養.使者又問惠能大師給他一個交代, 要不然回去頭就掉了. 惠能大師叫使者跟女皇說
             "我已經來了"
              
             講到這個就要講一下六祖大師在獵人隊裡沒有被記錄到的事:

             老虎的故事
               惠能大師在獵人隊時, 有一次獵人打到老虎, 要惠能吃老虎肉, 有老虎的味道其他野獸就會怕不敢靠近. 惠能大師不吃, 獵人們一直叫他吃, 一直問他, 最後他說 "我已經吃了"
               獵人很生氣, 把他吊起來, 三天三夜不給吃飯......
            
             女皇很聰明, 知道六祖的意思, 聽了之後即說: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念佛與消業障

現在很多念佛人都以為要死之前念兩三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 或者至少消一些業障. 如果這樣, 壞人造業阿彌陀佛幫忙消業障護法就不擁護他了, 因為他沒有智慧嘛. 造業時清清楚楚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 知道自己再造業, 不造業了, 才叫做消業障.

覺與迷

修行不修行沒關係, 但是千萬不要迷, 人的心念無始無終, 當下的這一念很可怕. 不要講念念覺, 要是有一念覺了, 不造業了, 那麼就有機會修行了.

迷了也沒關係, 迷了要覺, 不怕你迷, 但是要覺. 佛法不離世間覺, 有智慧的人不會迷世間的東西. 但不是說都不要世間的東西, (舉去百貨公司買牙膏, 遇到小孩問他 "和尚你怎麼在逛百貨公司 ?" , "和尚也是人, 也要刷牙, 沒人幫我買, 只好我自己來買囉 !" )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聖一老和尚乃唯一的秘傳


一九五八年某日。師船上巧遇一僧。剛從雲居山回來。僧人告之。虛雲老和尚言。恐明年汝不復見吾爾。師聞即會意。即回雲居求法。接法前夜。夢大和尚三人。披紅祖衣。步進大殿。喚師同往。師答。吾需接法去。醒後往詣老和尚。於窗外三叩。門內無應。復命侍者房。侍者引進。老和尚遂傳溈仰正宗。取法名宣玄。為溈仰宗第九代傳人。

法偈曰:

  宣宏妙義繼先宗 玄玄泯跡事鎔融
  聖解凡情空花影 一任逍遙自在人

  後老和尚言。沒什麼送你。遂取日用紫衣傳師。師住雲居月餘不願離去。老和尚不允。敕師回港宏揚戒經。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

佛頭頂紅色的肉髻凸起,其青色的頭髮則在四邊,仿如青山吐月,這個便是肉髻相。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世尊」從「肉髻」相中「涌」出「百寶」莊嚴的「光」明,這個百寶之光不一定是百條的,百寶即是百寶物,像個百寶袋一樣。

寶「光中」又「涌出千葉寶蓮」,人間的蓮華只有葉數十瓣,天上的蓮華有葉一百,佛的蓮華則有葉一千,佛的千葉蓮華代表圓融佛因,亦即明心,
。所以我們凡夫修行,第一個條件是要明心,明心就是佛因,猶如蓮華,花是為因,佛則屬果;果不離因,既有千葉佛因的蓮華,當然有無為心佛的妙果,現在「有化如來坐寶華中」,「有化如來」便是無為心佛。

明心是佛因
見性成佛是佛果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祕密伽陀微妙章句。

這個「佛」不是釋迦牟尼佛,而是指釋迦佛頭頂千葉寶蓮裡另一個佛化身,即是無為心佛。無為心佛「頂」有無量「光聚」,並不是一個光,心有無量的光,這個無量光聚就是楞嚴咒。一個光是一個字,無量光便是無量的字;你要留意這個「光」字,光既然是楞嚴咒,光就是法,所以顯法是二十五種圓通,密法就是無量心光積聚而成的楞嚴咒

簡單的說一句,「悉怛多般怛羅」是云白傘蓋。「悉怛多」名白,白是無漏功德,心裡具有無量的無漏清勝功德,這個就是楞嚴咒,也就是心咒,心光的咒。自性具有無量功德佛法界、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十法界都能夠蓋覆,是名傘蓋,所以白傘蓋就是「悉怛多般怛羅」。

「祕密」是不可以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的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伽陀」此云諷誦,秘密的諷誦。楞嚴咒是很微妙的,大中具小,小中融大,一具多,多入一,一多圓融,大小無礙,是名「微妙」。此咒有時三字為一句,有時幾句為一章,「章句」有長有短。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咒心」是說佛心,佛心的咒。釋迦牟尼佛將佛法付囑摩訶迦葉尊者為第一代祖,「十方如來」「於滅度後」,以心印心,也是靠這個咒心的力,所謂「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佛法便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傳到六祖就開為五宗,傳到我們清朝虛雲老和尚得法,虛雲老和尚以後就不知道他傳給誰了,是為「付佛法事」,「究竟」得到「住持」。

虛雲老和尚以後就不知道他傳給誰了?
不是有當今檯面上的法子?

當然不是!
是為「付佛法事」,「究竟」得到「住持」!

虛雲老和尚以後當然是秘傳聖一老和尚(紫色袈裟)
聖一老和尚以後是唯一秘傳!

為何說秘傳?
乃諸佛灌頂秘傳!
得首楞嚴大定者方是秘傳!

傳佛心印是靠咒力,傳戒也是靠咒力,十方如來滅度之後,亦仗楞嚴咒的心力令戒律一代傳一代,傳到現在。我們受戒從戒和尚,他又從過去的戒和尚,過去的戒和尚又從過去的祖師,一直從佛傳到我們那裡,我們受了如來的戒,「戒律悉得清淨」。

你如果在台灣受戒,戒和尚不清淨,要小心了!
我通常看人,只要問他跟誰受戒,就知道其人深淺!

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

要持戒你先要得戒,戒向甚麼地方得?向戒師來得,戒師有戒便能傳戒給你,若他無戒,他傳個吉!他傳不到哇!若人持戒清淨,戒清淨便定清淨、慧清淨,有戒必定有定有慧,戒、定、慧具足,故稱「第一沙門」。出家人便名沙門,我們要找個持「戒」第一「清淨」的沙門做自己的戒「師」,向他求戒。

出家人有三個師父,第一個是剃度師,替你剃頭;第二個是戒師,向他求戒;第三個是法師,求他傳法給你,好像五祖傳法給六祖,五祖就名為法師。所以現在的出家人肯定有兩個師父,第一是剃度師,只這一個,不用多;第二是戒師,那是你受戒時的戒和尚,比丘戒便傳了給你。

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假如你碰「不」到「真」真實實「清淨」的戒和尚,人家無戒,傳個甚麼給你?表面上你說求戒,實際你未曾得戒,你的「戒律」「必不成就」。


最後奉勸一步都未踏出去的人
便妄想自己已經吃飽了
請再看看老和尚如何說?

古人修行用功千山萬水,多麼困難才能出家、得法、拜善知識,你看我們中國的六祖,他尋師向那裡尋?向黃梅,那是甚麼地方?從新興走到韶關,從韶關經大庾嶺才到南昌、九江,還要過了江才到黃梅,一共要走五十多日哩!所以我們做人要從困難的地方下手,將來便是個法器;不要貪容易,越苦越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持準提咒要持七百億遍,稽首歸依則頂禮七百億準提菩薩,自己的業障才消除。

六祖走五十幾天去尋師!
今天有人說要出家,還要人家陪著去!
參拜善知識,還怕善知識不理他,不但要善知識有時間陪他,更要替他治病
六祖見了五祖後如何?翻翻六祖壇經吧!不但見不到五祖,還要每天做苦工的!

我知道台灣有很多出家人,美其名說弘法,整天遊山玩水都有愚痴的信徒供養,是不是考慮去那裏?參考一下吧!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變了調的黃梅禪(二)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上來客塵兩種煩惱,客煩惱因境而有,還容易知道,塵煩惱卻在心內,等如我們的心就是見性,它和身體混在一堆,不容易分辨出「真」、「妄」、「虛」、「實」。好像我們的頭在動,總覺得見性也是在動;動的其實是我們的身體,見性並沒有動。所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件事情最難分別了,大家便請佛「顯出身心」「生滅」與「不生滅」之「性」。

楞嚴經十番顯見第二番顯見不動。任境界怎樣動,任身體怎樣動,我們的見性也不會動。大家睜開眼睛看看,萬物有動,見性有沒有動?拜佛時自己的身體不斷拜,見性有沒有動?有沒有拜?沒有!境動身動,見性不會動。

公案原文:
臨濟和尚辭黃檗,蘗問:“子甚處去?”
濟曰:“不是河南,便是河北。”蘗便打。
濟約住棒,與一掌。蘗呵呵大笑,喚侍者將百丈先師禪板來,濟亦召侍者將火來。
蘗曰:“汝但將去,已後坐卻天下人舌頭去在。”

後溈山舉此話問仰山:“臨濟莫辜負他黃檗麼?”
仰山曰:“不然。”溈山曰: “子作么生?”
仰山曰:“知恩方解報恩。”看他過量人,等閒露異類中些子頭角,便與常人不同。後臨濟果興江西宗旨於河北。

此所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也。

下面這一篇更嚴重了!
這通篇鬼扯的東西,上了宗門四祖寺的期刊,不知四祖寺日後如何引領後輩宗門子孫?

黃梅禪2013/2

禅的光年(八)
◎陳鍾誼

臨濟禪師向老師黃檗禪師告別。黃檗禪師問:“你打算去哪?” 臨濟禪師回答:“不是河南,就是河北。 ” 黃檗立刻出拳,臨濟抓住黃檗回打他一巴掌。黃檗禪師被打後,哈哈大笑著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師的禪板和經案拿來!”臨濟禪師也高呼道:“侍者!順便將火石也拿來!”
黃檗禪師道:“算了,你儘管去你的,今後你必須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臨濟禪師回答:“不是河南,就是河北。”
達成的人,是一片秋葉,一朵落花。風吹到哪他就去哪,水流至哪他就宿哪。他本身不再有選擇性的個人意志,所流淌的只有整體的意志,他只是配合、被滲透,以開悟者的完美覺知無決定地生活。這是一種當下的、 沒有明天的、沒有往昔糾纏的清晰生活。無論外在是貧窮還是富貴,是健康還是疾病,對於一個成道者來說, 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他遠離了塵世的根但仍然生活在塵世,沒有任何外在的牽掛可以成為他的執著。黃檗立刻出拳,臨濟抓住黃檗回打他一巴掌。在這裡,黃檗禪師是趁臨濟不注意時出的手,但臨濟禪師是在黃檗禪師已出手的時候抓住他又回打的,這個區別是微妙的,顯然​​老師落了下風, 臨濟的警覺是無時間性的。

黃檗禪師被打後,哈哈大笑著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師的禪板和經案拿來!”
臨濟禪師也高呼道:“侍者!順便將火石也拿來!”
黃檗要將所藏的經典贈送給他, 以示衣缽的傳承。但臨濟只是心領, 對於需要外在攜帶的麻煩,他拒絕, 他甚至想要一把火燒了。對他來說, 他是怎麼樣的,禪就是怎麼樣的,“關於”禪是什麼樣的已經沒有再被攜帶的必要了。他從自己的感悟深處抓住了禪的活性意義,那些用來記載和表達這些意義的文字又有什麼值得保留呢?他聽到了音樂並學會了創造,琴譜就不再重要了。琴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那些仍需要媒介幫助無法自如運用的人。對他來說,每一刻都是鮮活的、明晰的、確定的,那麼顯然地圖已不再重要,他自己就已經是一幅活的地圖了。實際上,從成道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不再需要這些舊路標的指引了。從現在開始,臨濟禪師要自創經典。

黃檗禪師道:“算了,你儘管去你的,今後你必須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黃檗禪師極大地認可了他,對他抱有萬分的期望。

後來溈山靈祐禪師曾就這件事詢問仰山禪師:“像臨濟的言行,是否背叛了老師黃檗?”
仰山回答:“絕非如此。” 溈山:“那你的看法是?” 仰山:“只有知恩的人才懂得報恩。”
溈山:“在古聖賢之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仰山:“有,例如在《楞嚴經》 中,阿難讚揚佛陀說:'我願把一顆赤誠之心奉獻給像塵埃那麼多的國家和眾生。'其實,那就叫做' 報佛恩', 這不就是報恩的實例嗎?”
溈山:“的確如此,的確如此! 見識和老師的程度相同時,會減損老師的一半盛德;唯獨見識超出老師時, 才可以傳授老師的遺教。”
是的,唯獨見識超出老師時,才可以傳授老師的遺教。黃檗禪師清晰地看到了,臨濟於他是一個精神上的偉大超越。

不僅翻譯,連解釋都慘不忍睹!
最後,能否麻煩園丁再來重寫一次吧?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變了調的黃梅禪

變了調的黃梅禪(一)

公案非只是一則文言文,不是讓你把它翻譯並編成戲劇化的白話散文便是!
否則祖師何異凡夫俗子?

楞嚴經裡七處徵心,就是破這個分別是見、非見的妄心。所以禪宗大德先教我們不思善、不思惡,你的分別妄心息了,沒有了妄心,唯用見來照境,照、照、照、寂而常照,一直在照,照萬象;照得久了,一直照到山窮水盡,就是「自住三摩地」了。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此見及緣」在見空、相空時,境空見亡,見亡境寂,你就見到自性,見到無上「菩提」「妙淨明體」,見與見緣「元」來就是妙明心「體」!是妙明心!

見與境既是同一個菩提妙明心體,是一個就不可說是、不可說非,所以見性在萬物之中,你不可說見就「是」見緣,也不可說見「非是」見緣,兩樣也不可以說,「於中」沒有是見與非見的相。一體之中云何有「是」與「非是」呢!

我們來印證一則公案:

公案原文:
黃檗因入廚下,問飯頭:作甚麼?
頭曰:揀眾僧飯米。
蘗曰:一頓吃多少?
頭曰:二石五。
蘗曰:莫太多麼?
頭曰:猶恐少在。
蘗便打。
頭舉似師。
師曰:吾與汝勘這老漢。
才到侍立,蘗舉前話。
師曰:飯頭不會,請和尚代轉一語。
蘗曰:汝但舉。
師曰:莫太多麼?
蘗曰:來日更吃一頓。
師曰:說甚麼來日,即今便吃。隨後打一掌。
蘗曰:這風顛漢,又來這裡捋虎鬚。
師喝一喝,便出去。

下面是四祖寺的黃梅禪2013/1的一篇文章:

禪的光年(七)
◎陳鍾誼
公案:臨濟禪師之“虎頭長角”

黃檗禪師有一次到廚房,看到典座正在煮飯,就問道:“ 你在做什麼? ”
典座回答:“正在盛米。” 黃檗:“每天需要多少?”
典座:“每天三餐,約兩石半。” 黃檗:“是不是吃得太多了?”
典座:“我還擔心不夠吃呢!” 黃檗一聽,順手就打典座兩個耳光。

典座就把這事告訴了臨濟禪師。
臨濟聽後安慰典座道:“我替你去問一問​​老師!”
可是當臨濟禪師一到黃檗禪師那裡時,黃檗就主動提起先前的事。
臨濟說:“由於典座不明白為什麼打他,所以我替他向老師問一下。 ”

黃檗禪師道:“你說為什麼打他?”
臨濟禪師道:“難道擔心不夠吃也不行嗎?”
黃檗禪師:“為什麼不答'明天天,現在就要立刻吃。 ”說完,順勢 揮拳過去。
黃檗禪師擋開臨濟的拳頭,責怪道:“你這個瘋和尚,又來拔虎鬚!”

臨濟禪師怒吼著走出僧堂,黃檗禪師反而哈哈大笑,讚歎道:“這隻小虎頭上長角了。”

(提醒一下,陳鍾誼的翻譯加解釋,十足是宗門的門外漢!)

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曾說: “我們在對中國禪宗的研究中已經註意到的,它表面上討論著一些生活上毫不相關的瑣碎概念,但一旦開始之後,事情卻向著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有時竟似乎以喜劇、鬧劇,甚至爭吵來結束,你能看到那些概念僅僅只是工具。”

(鈴木大拙都說是工具了)

這段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公案。
黃檗禪師有一次到廚房,看到典座正在煮飯,就問道:“ 你在做什麼? ”
典座回答:“正在盛米。” 黃檗:“每天需要多少?” 典座:“每天三餐,約兩石半。”
到這句話為止,談話都是圍繞著瑣事在進行。

但接下來,黃檗禪師主動出手了,他要加速,要變跑道,要換節奏了,同時他要看看典座是否能跟得上。黃檗:“是不是吃得太多了?” 典座:“我還擔心不夠吃呢!” 黃檗一聽,順手就打典座兩個耳
光。

道,是圓滿的、充盈的。它衍生出每一樣東西、每一個人,又適時地照顧著它們、養育著他們,怎麼會有“不夠”這種問題呢?如果不夠吃, 你還能活著站在這裡嗎?如果氧氣不夠吸,你顯然已經不存在了。人的存在就表明自然所給予的大大超過人的基本生存所需。

黃檗禪師雖然以煮飯作為問題的開端,但他顯然不是以此為問題的焦點,他已經偷偷地換了主題,將一個生活的細節問題轉化為考查典座修為進度的測驗。而典座在吃飯問題上是正確的,但在探究道的問題上這種回答顯然是愚蠢的。同時他非常遲鈍, 沒有理解黃檗禪師的問題。所以典座沒有通過測驗,他必須被象徵性地懲罰一下。

黃檗禪師:“為什麼不答'明天還要吃一頓'呢?”
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遠遠超過我們的實際需求,為什麼不懂得感恩和鳴謝,而只知道擔心和索取呢?臨濟禪師大聲說道:“說什麼明天,現在就要立刻吃。”說完,順勢揮拳過去。

臨濟禪師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適用於初學者或稍欠靈敏的學僧,因為他連這是測驗後的懲罰都意識不到,又有什麼意義呢,很可能它會起到反作用。
黃檗禪師擋開臨濟的拳頭,責怪道:“你這個瘋和尚,又來拔虎鬚!”
這是我的方式,你不願意可以走。
臨濟禪師怒吼著走出僧堂,黃檗禪師反而哈哈大笑,讚歎道:" 這隻小虎頭上長角了。"
怒吼:我也已是一隻老虎了,我也已經成熟了、悟道了。

黃檗禪師反而歡喜:一條嶄新的路看來要被這小子開拓出來了,一種全新的法門似乎要誕生了。因為虎頭長角,一種對既有傳統的挑戰,一種突破性的變異,一種基因轉換,可能要開始了。
果然,臨濟宗誕生了。

竟然把陳鍾誼的“禪的光年”放在黃梅禪裡連載?
請問淨慧老和尚的子孫們何在?

我已經將重點提示在最頂端了
有人願意來替陳鍾誼改寫一下嗎?

不然,請園丁先起個頭,小柯續之!


~~~~~~~~~~~~~~~~~~~~~~~~~~~~~~~~~~~~~~~
變了調的黃梅禪(二)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上來客塵兩種煩惱,客煩惱因境而有,還容易知道,塵煩惱卻在心內,等如我們的心就是見性,它和身體混在一堆,不容易分辨出「真」、「妄」、「虛」、「實」。好像我們的頭在動,總覺得見性也是在動;動的其實是我們的身體,見性並沒有動。所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件事情最難分別了,大家便請佛「顯出身心」「生滅」與「不生滅」之「性」。

楞嚴經十番顯見第二番顯見不動。任境界怎樣動,任身體怎樣動,我們的見性也不會動。大家睜開眼睛看看,萬物有動,見性有沒有動?拜佛時自己的身體不斷拜,見性有沒有動?有沒有拜?沒有!境動身動,見性不會動。

公案原文:
臨濟和尚辭黃檗,蘗問:“子甚處去?”
濟曰:“不是河南,便是河北。”蘗便打。
濟約住棒,與一掌。蘗呵呵大笑,喚侍者將百丈先師禪板來,濟亦召侍者將火來。
蘗曰:“汝但將去,已後坐卻天下人舌頭去在。”

後溈山舉此話問仰山:“臨濟莫辜負他黃檗麼?”
仰山曰:“不然。”溈山曰: “子作么生?”
仰山曰:“知恩方解報恩。”看他過量人,等閒露異類中些子頭角,便與常人不同。後臨濟果興江西宗旨於河北。

此所謂“龍象蹴蹋​​、非驢所堪”也。

下面這一篇更嚴重了!
這通篇鬼扯的東西,上了宗門四祖寺的期刊,不知四祖寺日後如何引領後輩宗門子孫?

黃梅禪2013/2

禅的光年(八)
◎陳鍾誼

臨濟禪師向老師黃檗禪師告別。黃檗禪師問:“你打算去哪?” 臨濟禪師回答:“不是河南,就是河北。 ” 黃檗立刻出拳,臨濟抓住黃檗回打他一巴掌。黃檗禪師被打後,哈哈大笑著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師的禪板和經案拿來!”臨濟禪師也高呼道:“侍者!順便將火石也拿來!”
黃檗禪師道:“算了,你儘管去你的,今後你必須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臨濟禪師回答:“不是河南,就是河北。”
達成的人,是一片秋葉,一朵落花。風吹到哪他就去哪,水流至哪他就宿哪。他本身不再有選擇性的個人意志,所流淌的只有整體的意志,他只是配合、被滲透,以開悟者的完美覺知無決定地生活。這是一種當下的、 沒有明天的、沒有往昔糾纏的清晰生活。無論外在是貧窮還是富貴,是健康還是疾病,對於一個成道者來說, 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他遠離了塵世的根但仍然生活在塵世,沒有任何外在的牽掛可以成為他的執著。黃檗立刻出拳,臨濟抓住黃檗回打他一巴掌。在這裡,黃檗禪師是趁臨濟不注意時出的手,但臨濟禪師是在黃檗禪師已出手的時候抓住他又回打的,這個區別是微妙的,顯然​​老師落了下風, 臨濟的警覺是無時間性的。

黃檗禪師被打後,哈哈大笑著呼叫侍者道:“你去把百丈先師的禪板和經案拿來!”
臨濟禪師也高呼道:“侍者!順便將火石也拿來!”
黃檗要將所藏的經典贈送給他, 以示衣缽的傳承。但臨濟只是心領, 對於需要外在攜帶的麻煩,他拒絕, 他甚至想要一把火燒了。對他來說, 他是怎麼樣的,禪就是怎麼樣的,“關於”禪是什麼樣的已經沒有再被攜帶的必要了。他從自己的感悟深處抓住了禪的活性意義,那些用來記載和表達這些意義的文字又有什麼值得保留呢?他聽到了音樂並學會了創造,琴譜就不再重要了。琴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那些仍需要媒介幫助無法自如運用的人。對他來說,每一刻都是鮮活的、明晰的、確定的,那麼顯然地圖已不再重要,他自己就已經是一幅活的地圖了。實際上,從成道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不再需要這些舊路標的指引了。從現在開始,臨濟禪師要自創經典。

黃檗禪師道:“算了,你儘管去你的,今後你必須堵塞天下人的嘴巴!”
黃檗禪師極大地認可了他,對他抱有萬分的期望。

後來溈山靈祐禪師曾就這件事詢問仰山禪師:“像臨濟的言行,是否背叛了老師黃檗?”
仰山回答:“絕非如此。” 溈山:“那你的看法是?” 仰山:“只有知恩的人才懂得報恩。”
溈山:“在古聖賢之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仰山:“有,例如在《楞嚴經》 中,阿難讚揚佛陀說:'我願把一顆赤誠之心奉獻給像塵埃那麼多的國家和眾生。'其實,那就叫做' 報佛恩', 這不就是報恩的實例嗎?”
溈山:“的確如此,的確如此! 見識和老師的程度相同時,會減損老師的一半盛德;唯獨見識超出老師時, 才可以傳授老師的遺教。”
是的,唯獨見識超出老師時,才可以傳授老師的遺教。黃檗禪師清晰地看到了,臨濟於他是一個精神上的偉大超越。

不僅翻譯,連解釋都慘不忍睹!
最後,能否麻煩園丁再來重寫一次吧?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樹倒藤枯,請不要驚怖!

到今天一個禮拜了
沒有人道得出“樹倒藤枯,這個「有句無句」的「句」又在那裡?”

下面三種都是未出離三界火宅的眾生

1.把眾生分乾道坤道是魔界的外道
2.「末伽黎」的「亦常亦斷、亦有亦無、亦生亦滅、亦恒亦變」四句是大梵天的外道
3.「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的凡夫

如何能出離?

一者:
古來參禪大德也有這個話頭:「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有句無句」就是無是見、無非見,它像藤一樣的倚在樹上;樹倒藤枯,這個「有句無句」的「句」又在那裡?如是一直參下去就悟道了。

二者:
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 

「末伽黎」是個外道,他回答別人,往往只有「亦常亦斷、亦有亦無、亦生亦滅、亦恒亦變」四句,他是不會多說的;若人能這樣回答別人,將來便到「不死」天裡去。

但是哪有甚麼不死天呢?那不過是大梵天而已,所以佛教安那「四種」為「矯亂」的「論議」。

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所以阿難,你應該審「諦」「思惟」、觀察一下,怎麼見性不是萬物、又未離開萬物?怎可以無是、無非呢?是見、非見都講不出來,這個到底是甚麼道理?若你肯離心意識來參究,參到山窮水盡,參到究竟,自然得個轉身時,你終有一回會明白。「忝」即辜負,終不辜負你「哀慕」這無上道。

上二者這些都是兩邊,有句無句這兩邊,如藤倚樹就輪轉六道
如何能不困在有句無句這兩邊?

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

「精見」即是見性,上來便說過見物不雜、見性非物、又不還、又不動。「色」、「空」是色塵,是我們眼之所見;山河大地是「色」,十方虛空是「空」,色空裡無是見亦無非見,精見不是色空,精見亦不離色空,所以說精見「是」色空不對,說精見「非是」色空也是不對。

大家想想,世間法中不是色就是空,不是空就是色,凡夫不說「是」就是說「非」,因此大眾都不明白如來這個「是」與「非是」的道理。

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

六塵在六根之「前」,又為眼根所「緣」,故名「前塵」,眼根所緣的前塵,就是「色」、「空」、明、暗等森羅萬「象」。它們當中「若是見者」,我們應可以把它指出來;它們「若非見者」,是無見的話,我們就不應看見萬象。如今萬象裡是有見大眾指不出來,是無見大眾又能見萬物,這個是見、非見的道理到底「歸」於何處又不知道,「故有驚怖」

上面這一段是慈悲的世尊跟大家直指佛性了!
樹倒藤枯,請不要驚怖!

這個是見、非見的道理到底「歸」於何處又不知道,「故有驚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