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何處更索第二月?


如眼無眚病。但見一月。本無第二月。何處更索第二月。而與之論因緣自然哉。


僧問長沙岑。本來人還成佛否。沙曰。你道大唐天子還割茅刈草麼。

投子頌云:
苔殿重重紫氣深。星分辰位正乾坤。
金輪不御閻浮境。豈並諸候寶印尊。

又僧問九峰滿禪師。人人盡道請益。未審師還拯濟也無。
滿曰。汝道巨嶽還乏寸土麼。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如何得證第一月?



溈山上堂。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是。從上諸聖。祗說濁邊過患。若無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淨無為。澹泞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溈山數語。直示湛入合湛消息。但令識陰都消。更有何事。

饒汝鍊得身心同空去。饒汝到精明湛不搖處。不出識陰。古人喚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覺。妄為恬靜。恁麼脩行。盡出他輪迴際不得。依前被輪迴去。

識性不動。以為存。則非無想。
心慮灰凝。似不存。則非想也。

以為盡則非想。而細微流注不息。
又似非盡。則非非想也。

此非想非非想。半依不生不滅。半依生滅。正是識陰區宇。為識所覆。



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 

一性變為六根,「湛入」;六根歸返一性,「合湛」。
亦出不得輪轉!

直須六根解一性亦亡,識蘊空。
方出得輪轉!


識陰盡,便見第一月!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是誰把妙高山染色了?

妙高山色青又青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晝見日,夜見星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今後若有人還想在梅庵留言
請務必先回答上面的問題!
~~~~~~~~~~
釋聖嚴的波旬魔說!

剛好有個現成的公案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這是波旬魔說!

如何是沙門眼?

見長有長,便出不得!
見佛有佛,便出不得!
有無底見垃圾,更出不得!

染色入識即非沙門眼!
不染色名為沙門眼。

無塵是鏡中之物乃影像也
反射是鏡中之物亦影像也

認影者為為悟中迷。號性顛倒。

波旬魔王
教你去當無底的垃圾桶?
請問有垃圾如何無底去?

遺本妙而認見聞!
遺本鏡而認幻影!

宣揚魔說
百千萬劫出不得!
愚痴至極的眾生!

長沙岑云。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裏須草深一丈。事不獲已。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裏。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委悉。光未發時。尚無佛無眾生消息。何處得此山河國土來。
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沙曰。長長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迴。出不得。僧曰未審出箇甚麼不得。沙曰。晝見日。夜見星。曰學人不會。沙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且道長沙此語。指識精元明。指寶明妙性。試別白看。

妙高山色青又青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若不會
再問
晝見日,夜見星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通曰:

汝身即是相分。汝心即是見分。相分該根塵諸所緣法。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見分該八識及心所使五十一心所法。善惡業行。邪正因果等。總是如來藏中流出。故曰唯心所現。此心本妙。不假脩習。何以見其本妙也。語其體。則為圓妙明心。從妙起明。故曰圓。語其用。則為寶明妙性。即明而妙。故曰寶。妙而明。明而妙。毫無染污。即所謂大圓鏡智也。一切見分相分。皆鏡中所現之影耳。今遺本妙而認見聞。猶遺本鏡而認幻影。雖若有悟其實在迷。故曰悟中迷。認悟中迷至以為心性。當一氣讀下。迷性妙明而成無明。由此無明。變成頑空。故曰晦昧為空。所變頑空。與能變無明。二法和合。變起四大。為依報外色。以四大色。雜妄想心。變起眾生正報內色。根謂妄想。相謂妄色。想相為身。見相二分俱備。即八識也。聚緣內搖。即七識也。趣外奔逸。即六識也。以此無明。變起雜妄緣塵。昏擾擾相認為自心。豈不惑哉。其妙明真心。即清淨法身也。豎窮三際。橫亘十方。豈拘拘於色身內者。若此見聞。雖不生滅。然離目無見。離耳無聞。以此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此色身外洎山河大地。皆妙明真心中物。如影像重重。皆鏡中物。故認鏡者為悟中悟。名正徧知。認影者為悟中迷。號性顛倒。


是故
妙高山色青又青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至此不得不讚嘆一句
曾鳳儀,一代宗師也!

再問
晝見日,夜見星
指識精元明?
指寶明妙性?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色陰不有話頭在


色陰不有話頭在

云門上堂。諸和尚子。莫妄想。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良久曰。與我拈案山來。僧便問學人見山是山水是水時如何。門曰。三門為甚麼騎佛殿從這裡過。曰恁麼。則不妄想去也。門曰。還我話頭來。

夫學人明知萬法本閒。色陰不有。明知妄想是妄。於我無與。為甚麼不空色陰。只未明云門話頭在。參。   

色陰盡心安如海

江州刺史李渤問歸宗曰。教中所言須彌納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談否。
宗曰。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曰然。宗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而已。

即此推之。眾生心量。與如來奚以異。

耳根圓通中入流忘所   

虛空本無方圓。方圓但由於器。 
器除而方圓泯 

見性本無大小。大小但由於塵。 
塵忘而大小泯  

器除塵忘猶墮一色邊。 
體用無礙始色陰消盡。